心理教育小课堂(二)——非暴力沟通
一、无效沟通案例呈现
放学在家写作业时,孩子却在用电话手表玩游戏,作业也没写几个字。妈妈发现了这一行为,声色俱厉道:“你都五年级了,还在玩,自控力总是这么差,作业才写几个字,难怪成绩这么差,赶快把手表给我。”
“我哪有总是玩,我才拿出来一会。”说着死死的抓紧电话手表。
“别跟我狡辩,快给我你看看人家,回家不是写作业就是看书,你再看看你,手表没收,什么时候考到90分,什么时候给你。”
“在你眼中,别人家的孩子都比我好。”孩子小声嘀咕着。“那我把游戏删除就是了,我保证以后好好学。”孩子退了一步。
“人家比你认真是事实呀!你每次都这么保证,有什么用!现在就得给我。”妈妈说着就去夺孩子的手机。
“你就会这么暴力的说我。”孩子提高了嗓音。随之妈妈强制拿走了电话手表。
这样的情景在很多家庭中都似曾相识。所以今天我们决定用不一样的方式改善亲子关系——非暴力沟通。
二、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解读
“非暴力沟通”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·卢森堡博士提出。“非暴力沟通”包含四个要素即: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。
三、非暴力沟通的运用
1、以尊重为前提的观察,区分观察和评论。
案例中,妈妈说:“你自控力总是这么差。”这就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了。我们可以换个方式跟孩子说:“我刚才经过房间,发现你在玩电话手表。”如果用上“总是”这种评价性语言,就直接给孩子贴上了结论性标签,会触发孩子的尊严底线,引发逆反心理。
2、以共情为基础的表达感受。
在亲子沟通过程中,家长会选择性表忽视孩子情绪情感,更多的是把自己所见所闻的主观评价表达出来,未能站在孩子角度想问题。上述案例可以换种表达:“妈妈经过你的房间,看见你在玩电话手表,我担心玩久了会延长你做作业的时间,会影响睡眠,同时,长时间对着电子屏幕,还可能会影响你的视力,我很在乎你的身体健康。所以妈妈有些焦虑、着急,也挺难受的。”没有了过多的指责,孩子更能感受理解与关爱。
3、以需要为目的的倾听。
妈妈内心真正的需要是孩子的独立、理解和感恩。孩子是渴望被关注、被尊重。双方都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,因此,矛盾直接升级。例如上述案例中妈妈可以这样说:“妈妈每天上班很累,晚上回来想早点休息,所以没办法陪你做作业到很晚。但我是你的妈妈,要对你负责,希望你理解妈妈的愤怒。”孩子可以直接说:“我需要被你们看见,更需要尊重。”
4、清晰表达请求
父母很多时候将“你怎么这么不听话”“我也是为你好”挂在嘴边。而这些往往缺乏父母对孩子的具体要求是什么。因此在亲子关系中,要清楚的表达你对孩子有什么请求。少用“为什么”的问题思维,多用“怎样”的方法思维。
总之“非暴力沟通”包含的这四个要素,需要反复实践,逐步领会,不断反思,螺旋式提升。遇到问题,家校联手,共同应对,让爱意自然流动,促进孩子健康成长。